這個舊竹林院原本不在我們的行程中,因為友人的熱心,今天用小車接駁我們母女,所以才會有這個多出來的時間可以參觀,而且由延曆寺下來就在坂本這一區,路上的石頭顆顆都是有歷史的,那個造型就叫穴太衆積石垣,本身舊竹林寺又是國家文化財,日本友人非常推薦我們來看,當時就覺得庭園很美,而且又有茶室,回來一查才知舊竹林院來頭不小。
京都三步一寺,五步一廟,真的不誇張。而在延曆寺山腳下的坂本,就位於比叡山下比叡山腳下的大津市坂本,自古以來就發展成為比叡山的門前町,這個地區也被選為國家重要傳統建築保護區。舊竹林院庭園就是其中之一,據說它是延曆寺中最負盛名的寺廟之一。

里坊創造了歷史名城坂本獨有的街景。里坊是延曆寺僧侶的靜修所,目前還有許多人仍然留在那裡。舊竹林院就是這些村莊之一,房子內庭園佔地約 3,300 平方米,位於主樓的西南方向,還有兩個茶室和小客廳。參考八王子山的庭園造景,目前已是屬於大津市的文化財。具有季節性的氛圍,充分展現瀑布和群山的地形。
○ 採用穴太衆積石垣的庭園。(穴太衆積石垣為一種石工集團的稱號,大多是寺廟,城牆石垣的建造)
○ 面積;3,300㎡
○ 借景八王子山。
○ 引大宮川的水來建造的回遊式庭園。
*石山、瀑布、築山、五重石塔、水井
○ 二棟の茶室 客廳 小隔間(天の川席)
○ 庭園涼亭、皆為大津市的文化財。





里坊
在舊竹林寺看到里坊,我們先了解一下中國的說法。
里坊制是一種基於《周禮》的城市布局,城市遵循中軸對稱布局,以貫通全城的大街為中軸,左右完全對稱,城內居住區像棋盤一樣切割成一個個小方格。若是想知道建議看”長安十二時辰”最容易明白那種方方正正的格局到底是什麼。
而散布在坂本的里坊(從前將居住範圍以圍牆做區隔的一種規劃方式),大多是延曆寺的老僧或天台座主所隱居於此,與其說是寺院倒不如說是為了老後生活所建設的住居,而由此區庭院的數量就可見一斑。里坊的總數約有50個,其中的蓮華院、雙嚴院、舊白毫院、寶積院、實藏坊、滋賀院、舊竹林院、律院、佛乘院、壽量院,此10間寺院中的庭園於平成10年(1998年),被指定為國家名勝而最為知名。有對外公開的為舊竹林院、舊白毫院、滋賀院。(照片為舊竹林院之庭園)



論湿寒貧 ( ろんしつかんぴん )
比叡山延暦寺 是在延暦7 年( 西元788年 ) 、由佛教大師・最澄 在比叡山的一乗止観院 所創建,長久歷史以來一直是天台宗 的 総本山 。而各宗教門派也都以意為開端。
比叡山有著『 論湿寒貧 』 的銘言傳下來,是描述著嚴峻的修行生活
論-談論佛教的教義及研究,溼-感受夏季林間溼氣重及由琵琶湖上來的悶熱水氣,寒-由海拔700公尺的比叡山名物就是寒冷及不限量的風,貧-清貧生活是應當的,這就是貧的修行。


舊竹林院:官網
大津市里坊由來:請點我
延伸閱讀
琵琶湖一日-浮御堂-白鬚神社-琵琶湖VALLEY-坂本蕎麥麵-延曆寺-京阪電車-舊竹林寺-滋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