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綱
簡單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奢侈。在修行的禪堂中,每個人只在方寸之地,吃,睡,坐禪,不把煩惱,妄想這些奢華品帶著,只有此身,沒有多餘的東西,這並不是忍耐也不是不自由,生活其實這樣就足夠了。天冷了若進到暖房,還是會覺得不滿足啊,天熱若是不能有完整的涼爽,人還是會無法滿足,還不如熱了就熱吧,再去到庭院去打水就涼了。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18-1024x768.jpg)
京都真的是三步一寺,五步一廟。京都在我第一次自助旅行後,就成了常常會到的地方,旅行團很愛京都,這種千年古讓人一來再來。我和萱的旅行來到了京都,距她上一次來京都已經超過15年了,那時還是個幼稚園小小孩,和弟弟在地上玩沙呢!這次來京都,隔天隨意走走,沒想到走到了建仁寺,也許應和了禪宗的精神不特意的來到。於是開始了母女兩的探險。
在我們走完了建仁寺後,個人心得是:建仁寺內的枯山水真的很令人印象深刻,真是能讓人心靈平靜,即使在盛夏之中也能安穩的坐著。而在這個京都最古老的禪宗寺廟中,處處皆可見禪意,一張畫,一個桌子,最令人意外及震撼的是最後本堂天花板上的雙龍圖。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02-1024x768.jpg)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47-1024x768.jpg)
建仁寺歷史
鐮倉時代於建仁二年(1202年)源賴家將軍捐贈了一塊寺院,由曾到宋朝學習禪學的榮西禪師,以百丈山(中國禪學起源的發源地,位於江西省奉新縣)為模型而建造出建仁寺。建仁寺是以禪.天台.真言三宗兼學的寺,之後因幕府發朝延的庇護,經過了八百多年現在已成了名聞於世的禪宗道場。
榮西和尚在1168年前往中國南宋留學,當時南宋正時興禪學,於是榮西將佛法與禪學活用,回國後主張-興禪護國論。而榮西也將宋朝的茶樹種帶回,在日本廣為栽培,進而促進了茶文化,讓不止是貴族哥以喝茶,武士及一般庶民間也廣為流傳。
道元和尚在1223年前往中國學法,將曹洞宗(禪宗的五個流派之一)禪法引回日本,為日本曹洞宗始祖,提出「只管打坐」的修行方式。兩位禪師在 1200 年代早期,不遠千里地跋山涉水到中國,並將佛教禪宗傳回日本。建仁寺與日本的兩位禪宗「大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榮西和尚創立臨濟宗,是將佛教禪宗傳入日本的第一人,道元則創立了曹洞宗禪法。
在1202年以中國的百丈山為模型而建。其中的勅使門正門及三門,法堂,方丈連成一條直線,而禪修的浴室現在也還留存著。方丈是慶長四年由安芸的安國寺(廣島)所移來的建築,本尊是法堂的釋迦如来,大雄苑有著枯山水.海北友松所畫的屏風畫及雙龍圖都是不可錯的哦!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33-1024x768.jpg)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21-768x1024.jpg)
金色的風神雷神屏風。俵屋宗達
- 江戸時代寬永年間製作
- 二曲一双
- 紙本金地著色
- 各縦154.5cm 横169.8cm
俵屋宗達是京都畫家,本姓野野村,「俵屋(たわらや)」是宗達所管理的畫廊,也是商號,俵屋宗達受京都宮廷文化影響,畫風多變。俵屋宗達和尾形光琳是江戶最有夠的裝飾藝術畫家,俵屋宗達成為宗達光琳派的始創人,尾形光琳則是「琳派」的代表人物。
琳派又稱為光琳派,特色是使用金銀箔作背景、大膽的構圖、反覆使用型紙的圖案,顯著的視覺特徵就是利用耀眼的金銀色鋁箔和漆黑的水墨所形構的深淺對比。
風神雷神屏風原圖並沒有落款,但卻是俵屋宗達晚年的最高傑作。在這個二曲一双的屏風上底層貼滿著金箔,右屏風是風神,左屏風是雷神,目前在建仁寺的為高精密的複製品(原作現藏於京都國立博物館),目前已被認證為日本國寶.
上面的二曲一双,說的是屏風的計算方式,曲就是彎,双就是對,表示二折的屏風有一對。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08-scaled.jpg)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09-scaled.jpg)
以宇宙為基礎概念的枯山水
枯山水簡單來說,就是沒有真正的山及水,以石及砂來代替,不可以人工修飾方式來作,要以自然方式呈現,有時在砂上畫上紋路來代表水的流動。讓一切少到不能再少,就是完成之時。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IMG_5216-scaled.jpg)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38-scaled.jpg)
枯山水庭園又被稱為禪庭園,因為每個人觀看的角度不同,心境也有所不同。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39-scaled.jpg)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32-scaled.jpg)
枯山水能使僧侶在打坐冥想時更能平靜。在建寺仁內的枯山水是以仙崖義梵知名的「圓、角、方」水墨畫為概念基礎。據說是概念化的宇宙體。
東陽-坊茶道
1587年豐臣秀吉在北野大茶會中,邀請了千利休的弟子-真如堂東陽坊長盛來擔任重要的職務,茶會結束後,原本茶室是在高林寺,搬遷幾次後搬到建仁寺,就以東陽坊為名,二帖台目席(二張塌塌米的寬度)是當時最標準的茶室範本。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36-1024x768.jpg)
東陽坊長盛是真如寺的住持,向千利休學習茶道,而千利休送給東陽坊的長次郎茶杯,在內箱寫上-東陽坊黑茶碗,直接以人名為銘,可見得利休十分重視這個弟子。
在寺裡的庭園中,四處都能看到茶樹。榮西在留學宋朝時,研究茶的効用及作法、而將茶種帶回日本來栽培、種在筑前的背振山,這種茶叫作岩上茶,之後又將,茶種贈給了明惠上人,這就是著名的「栂尾茶」(明惠上人於栂尾高山寺種茶,有日本最古茶園之封號),而宇治的茶就是由栂尾茶傳過去的,榮西著有「喫茶養生記」。茶在日本造成成為生活不可欠缺,而茶不僅僅是飲料,也宣揚了東洋的精神、後世尊榮西為日本的茶祖。
禅宗的僧侶集團修道生活的規則、在中國唐代即開始了、又叫作清規。「清規」就是清浄衆僧的規則、清規中有茶禮.點茶・煎茶及茶的儀式。特別是打禪時也須要喝茶來提神。
早期禪宗和尚飲用的綠茶類型是抹茶,這是一種經過研磨的細粉茶,在現代以極受推崇。事實上,飲茶一開始並非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茶的醫療效果而飲用。然而僧人們為了完成極耗費精神的冥想課程,偶爾也需要飲茶獲取茶中的高含量咖啡因。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43-1024x768.jpg)
法堂—雙龍圖,小泉淳作作品
是2002年為慶祝建仁寺建寺800週年,請日本畫家小泉淳作歷時兩年完成的作品。
長15.7公尺,寬11.4公尺,在一種非常堅固的和紙上面,使用中國最好的墨-程君房,所畫出來的。這是在北海道河西那中札內村一所廢棄學校的體育館所創造的,從構想開始到完成歷經了兩年的時間,之後在隔年的4月14日,由建仁寺僧眾舉行了開眼法要。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50-scaled.jpg)
通常在寺廟外的屋簷上都有雕刻一些可以降雨的神獸,因為古時廁宇大都是木造,一旦失火就付之一炬,於是為了保護禪宗寺院的而在法堂天井描繪龍,龍又被稱為掌管水的神,一是可以保護建築物不受火災,二來也希望佛法能像雨(法雨)一樣的降落下來。
一般的雲龍湖,在廣大的宇宙中會會有一匹龍在雲霧中穿梭,但是這個雙龍圖是把龍畫在天花板上,而且是兩匹龍共同協助保護佛法,法堂的天井上描繪了兩匹阿吽口型的龍,阿吽的意思,"阿"是張口,"吽"是閉口。通常在寺院門口也都有兩隻神獸,台灣寺廟也有,一般都會有一隻張口,一隻閉口。所以阿吽的呼吸表示配合的很好,一開一合。而在這個天花板上的兩匹龍,一隻張口一隻閉口,阿型的龍,手心握拳。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IMG_5221-1024x768.jpg)
小泉淳作:鐮倉人,東京大學日本畫科系,他先是為鐮倉建長寺作了本灶的天井畫,在2000年接受了建仁去委託而著手創作建仁寺本堂天井畫,於2002年奉納給建仁寺。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23-scaled.jpg)
![](https://cclalic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DSC03024-scaled.jpg)
建仁寺:官網請點我
延伸閱讀
琵琶湖一日-浮御堂-白鬚神社-琵琶湖VALLEY-坂本蕎麥麵-延曆寺-京阪電車-舊竹林寺-滋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