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獄,這是法國文學家—保羅.薩特在1944年的戲劇作品「禁閉」(又稱間隔),其中經過主角說出了這句讓人為之驚豔的—他人即地獄。
禁閉的內容是有三個人死後,來到了地獄,但是他們看不到自己,只能由他人來解讀自己,而這三個又有著同性戀情及互相愛戀,但又互相牽制,而因為在這裡沒有黑夜,始終都是光明,不覺疲憊,大家都想讓別人認可自己,所以都掩飾了生前的罪行又誇大自己,最後因為了解了是在地獄,就爆發出衝突,而且他們不會餓不會睏,也沒有鏡子,所有的認知都是透過其他人眼中看到的自己。
地獄沒有想像中的刀山油鍋,只有這三人,但是因為已經是鬼魂,也不能改變任何事,只能在另兩人的身上去感受,但是兩人想要有和解,另一人就會挑撥,於是這明明沒有刑具,卻成了地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ssay/mjzz529.html
哲學家沙特的名言:「No exit, and three other plays.」
最簡單解釋就是:人與人相處本身就是一種地獄,如果你惡化了與他人的關係,那麼你自己就得承擔地獄之苦的責任,這時的他人就是你的地獄。所以,他人可以是地獄,也可以是天堂,這取決於你的認知能力
他人即地獄是指哪些被只根據他人的看法和判斷來認知而判斷自己,結果是依惶惶不可終日,活在自己所製造的地獄裡。
年紀小時,常常想別人家都有,我家沒有,是不是遜斃了。女生永遠少一件衣服,一個名牌包,怕跟不上時代,別人都成雙入對,我是不是也該找一個,隔壁家常出國打卡,我家也要跟風出國,別家孩子都有上英文,我家可不能輸在起跑點上。老闆好像比較賞識誰,我是不是要學著見風轉舵,每天都有排山倒海的小劇場在心中上演。
忽然想起個小故事,有對父子牽了匹馬去城裡,父親讓孩子上馬,路上有人走過說:這孩子真不孝順,於是父親上馬,讓孩子下來走,又有路人說,這父親真不疼孩子。那兩人都上馬吧,又有人說,真過份啊,這是虐待動物,好了,那兩人都下馬用走的,把馬牽著路人見了說這兩人真笨,不知道要騎馬嗎?
這是不是就是他人即地獄,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我挫折,甚至失去了生活熱忱,淒風苦雨的過日子。別傻了,這些人只把你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認真你就輸了,活生生陷入了地獄之中。
自已決定自已的樣貌,明白自己的價值,不讓別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