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綱
佐賀城本丸是最早復元的本丸,本丸這麼大範圍也只復原了三分之一。目前是日本最大的木造建築之一。
佐賀藩是什麼呢?藩是江戶時代各地諸候的稱號,鍋島家族就是佐賀藩主,由佐賀又是對荷蘭及中國的海防港口,因此鍋島對於海外形勢有事先反應,率先引進了大批的科學技術,在本丸內展示卜可以看到許多由佐賀藩研發出來的大炮及反射爐,還有弘道館培育出日本許多知名人士。甚至醫學也有好生館(醫院前身),也是讓藩主小孩先打牛痘,沒問題才讓整個藩的人民來打。
佐賀城為何有沈城之稱
佐賀城建於江戶時期,但因為被大火燒毀,在鍋島第十代藩主-鍋島直正,於1838年重建本丸。現在的本丸是2004年復原的。
佐賀城古名佐嘉城,別名沉城、龜甲城。
佐賀城的構造是輪郭梯郭複合式平城,這個名詞有看沒有懂啊,簡單來說就像俄羅絲娃娃有好幾層那個概念。最外層的堀寬度有50米,一般城會有修築石垣,讓城高高矗立。佐賀城則是使用了土壘圍牆。簡單說來就是用樹木將城圍起來,讓敵人摸不著頭緒,若是真進來了,就放水淹城,好像城沈到水中似的。
由於佐賀城地形平坦,為了避免城內情況被輕易探查,土壘之上種植著松樹和樟樹。佐賀城看起來像是沉沒在樹林之中,加上當時有多層的外堀,一旦遭受攻擊時可以放水淹沒主要部分以外的區域以阻止敵人入城,因此又有別名「沉城」。
藩主鍋島直正(1814-1871)
年紀輕輕17歲就當上佐賀藩第10代藩主,36萬石的藩主,鍋島直正致力於推動藩政改革,科學技術的引進,行政、財政的改革以及人材培育等方面。在停車場就可以看到這尊雕像,計程車也是停在這裡。

鯱之門及續櫓:文化財指定
國家重要文化財(鯱之門及續櫓) ,2006年4月6日佐賀城當選日本100名城之一。
2012年進行了對天守閣的大規模的考古挖掘調查和文獻調查。推定佐賀城天守閣為外觀4重屋簷,內部為5層,最上部一重屋簷下內部為兩層的結構;從內部礎石的配置情況推斷出天守使用了晚期天守閣罕見的書院造結構。根據天守台挖掘出的金屬構件,可以知道天守閣的窗是「突上戶」,即窗向上打開,以木棍支撐的結構。以止來自維
目前可知佐賀城天守是參考了小倉城天守設計,若是去過小倉城的就可以更加了解。

天守台遺址

鯱門しゃち
傳說鯱是中國的一種動物,龍頭魚身,也有人說是日本的一種妖怪,老虎的頭發魚的身體,能噴水吸火,一般放在天守閣上可以防止火災,在名古屋還有一層樓專門介紹鯱
本丸歷史館


以前有中文耳機導覽,現在已經沒有了,有立了牌子可以掃QR CODE聽說明。

御式台:迎賓台
迎賓台,有著槍及戰甲,一旁還有老人設施的作品
外御書院:3200疊的塌塌米
當時是用來接待幕府,舉辦宴會的場所,最多可容納1000名家臣。現在可以辦大型活動,我們去的那天正好在辦活動。

以11道工法的建築,不用釘子作接縫


御座間:藩主的起居室
「御座間」為藩主的起居室,完全保存下來。


鐵路及船運普及,製造出日本第一座反射爐

佐賀城接種牛痘疫苗,這是當時的工具,聽說是城主的小孩先打,沒問題才全城開打

佐賀藩致力於學習,開設了弘道館
佐賀城復原的模擬3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