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綱
京都一直是旅人的心頭好,不是第一次到京都,第一次一個人來京都是年少輕狂時,之後都是工作,總是驚鴻一瞥的路過。第一次和萱單獨來,是少有的旅行,街頭那些好看的風景,終於原再只是來去匆匆,這改次終於可以好好的感受一下了。
小時候聽大人說納涼,來到京都剛好遇上鴨川納涼的招牌,真好奇有什麼活動。漫步在京都,鴨川納涼的川床,河原町回味藝妓,走過那些京都的著名甜點,感受只有我們的京都。


夏の風物詩・納涼床
起源可追溯至豐臣秀吉那個時代,鴨川兩岸聚集茶屋與席位,商人聚集到此,茶客風潮興起。而現在的鴨川除了有許多老店外,也多了許多外國料理,像法式,義式及各國料理。
納涼聽起來就有種涼意,這是京都一大特色,夏季在鴨川河畔搭設川床(就是在河川上架上平台,供人在上面納涼吃東西,像我們的騎樓的概念),迎著鴨川,吹著涼風,吃著小吃,許多餐廳會配合開放川床,這已成為鴨川很吸引人的活動。

期間:每年5月-10月

鴨川納涼真是人山人海啊


星野咖啡廳早餐
住的民宿是沒有早餐的,所以我們找了一家星野咖啡廳吃早餐,簡單的土司加水煮蛋,再加一個舒芙蕾鬆餅。


先斗町
這條先斗町是早上我們漫無目的的慢走走來的,這是條近河邊的小巷子,白天看過去就是一條有風味的街道,到了夜晚燈籠亮起,搖身一變就會有許多藝妓在這裡趕場活動,充滿了藝伎回憶錄的氛圍。
而先斗町當年正在修築沒有電線桿的工程,也就是把電線桿,瓦斯管線地下化,現在去京都的人應該可以看到10分整齊,又乾淨的先斗町啦。

先斗町(ぽんとちょう)」地名的由來有幾個說法
起源說:16世紀與日本通商的葡萄牙,葡萄牙語語 ponto 或 ponte,意思是「前端」或「橋」,大概是因為這一帶靠近鴨川的河邊,位置在「街道的前端」。另外一個說法我很喜歡,是說高瀨川和鴨川交會處,,就像在打鼓一般發出「ポン、ポン」的水流聲,久而久之便被稱為「ポント町」。
先斗町原本是河川中洲,經過整治後開發成街區,有茶屋、旅館,1813年官方承認這裡可以設立藝妓業,與祇園一樣成為京都的五大花街之一,最終發展為正式的「花街」。既然是花街就有許多的故事,而又有歌舞伎,武士以及商人,不得知的文人作家,甚至有一些鬼怪幽靈的故事都在這裡上演。
先斗町的自動販賣機都是歌舞器的照片
先斗町的自動販賣機,竟然是藝妓的照片喔。


7商い中(あきない)

『春夏冬中』『商い中』是同樣的意思哦!
一般我們在店家門口會看到營業中,但是比較文言的說法是「商い中」,為什麼會這樣寫呢?因為四季是春夏秋冬,如果他只寫了一個「春夏冬中」表示在裡面沒有秋,而秋天的日文是Aki,而沒有Aki就是Akinai,就等於這個商い中的發音。所以下次看到門口寫的這樣的字,就知道他是營業中喔。
6先斗町紋章

千鳥(ちどり)。 晚上在先斗町的巷弄裡,經常能看到紅白相間的千鳥燈籠,這也是先斗町的特色之一,有一種說法是鴨川旁的先斗聽常常可以看到鳥及鴛鴦,所以用千鳥的圖形,也有人說是因為千鳥醉形容酒醉的客人,我猛然看覺得有一點像水族館看到的魟魚。
彌次喜多雕像
拍攝的是位於京都三條大橋東詰旁、三條小橋通與鴨川交界處的兩尊銅像,他們是著名的江戶時代浮世繪作家十返舍一九(本名:重田貞一)於江戶時代小說《東海道中膝栗毛》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彌次郎兵衛(やじろべえ)和喜多八(きたはち),合稱『彌次喜多』(弥次喜多/やじきた Yajikita),成為許多衍生作品的主角。『彌次喜多』也被用來形容滑稽的組合。

『栗毛』是栗色的馬。『膝栗毛』是用自己的膝蓋代替馬,即徒步旅行之意。這是日本最早的「滑稽旅行小說」,講述江戶人彌次與喜多從江戶出發,一路沿著東海道到京都、大阪的旅行冒險。
為紀念東海道的終點三條大橋這個地點,特別設立這兩位旅行者的雕像。
祇園的店家及餐廳
4壹錢洋食

壹錢洋食(いっせんようしょく)」是源自昭和初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平民小吃,是京都極具代表性的庶民洋食。
「壹錢」指的是大約1塊錢日幣,表示很便宜的價格。
「洋食」指的是加入西洋風格元素的食物,如使用小麥粉製作煎餅、放入牛肉或洋蔥等非傳統日本食材。
這個在福榮堂附近,其實是同一家公司,有一點像我們的潤餅捲或是可麗餅,在烤盤上舖上麵粉,烤熟後在上面加上九條蔥,生雞蛋,牛肉,再加上一些天婦羅的屑以及海苔粉,蝦子等,很豐富的餅。這家店在網路上有作日本國內冷凍宅配。
3京都的十六五甘納豆

“いつまでも、健康で暮らせの贈りもの” 一直以來,甘納豆都被當作健康生活的贈禮
這家店的五色豆,在慶祝小孩出生,入學,就職,結婚,周歲,買新房,開店等都非常好,當作慶賀禮物,象徵祝福與吉祥。
1京都「菊水」(レストラン菊水)

是一家具有濃厚大正–昭和風情的老字號洋食餐廳,有著獨特塔屋與鐵塔結構,是京都的近代建築代表之一,已被指定為國家登錄有形文化財。
百年歷史的大正–昭和西洋館建築與浪漫空間,正統且多元的日本洋食經典菜單,季節限定的屋頂啤酒花園、復古宴會舞廳、現場音樂演出。
總店於1996年被指定為國家註冊文化財產。1974年,一樓被翻新成一間明亮、革命性的全玻璃幕牆露天咖啡館,意外的發現在3樓有宴會場可以容納130位。
花見小路
祇園的紋章是八顆糰子,走在京都的驚喜就是它有許多燈籠而燈籠上的圖形及文章各自有巧思。

在整個京都是有五花街這個名稱,而這五個街道有各自的紋章。而糰子的來源是說在豐城秀吉的時代舉辦茶會,而這個町的人獻上的醬油糰子讓豐臣秀吉很開心,於是就把糰子獨賣的生意給了他們,於是這個町就把糰子當作他的紋章。

五花街:上七軒・祇園甲部・祇園東・先斗町・宮川町
在街頭還可以看到這樣的宣導牌子,不要拿自拍棒,不要亂丟垃圾,不要邊走邊吃,不要碰藝妓!


京都街頭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