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橋在2012年開始動工,之後就一直傳出無法如期通車,在今年傳說要通車,有許多老仙覺就在說,這都是為了選舉啦,一定會在11月底的選舉前開通,剪綵後幾天就又封起來啦,種種傳言還沒說完呢,沒想到竟然大橋開通了,在開通當日,也幸運地坐上了大巴前往小金門感受過金門大橋的新鮮感。
金門大橋,目前在Google的地圖上還找不到,我由Apple內建地圖找到了,他由大金的金寧鄉,慈湖路一路到小金門黃埔村,一下來就是在鐵漢堡那一區。之前小金的交通只能靠船,由水頭碼頭到九宮碼頭,雖然船行碼過十分鐘,但是有固定船班,若半夜遇上生病或是急症,光是等候去本島就醫就去了半條命,所以大橋開通對於小金的人真的是太方便了。
大橋通行注意事項
目前第一年通車,24小時都可通行,不須過橋費,只是大巴須要事先申請,每天管制50台。
第二年開始收費,採單向次計費,機車及小客車不分平假日,分別為10元、40元;大型車平日60元、假日180元。
大橋時速是每小時60公里,若是碰上6級風就會降到30公里,8級風就會先暫停通行哦!
金門大橋建造史—五大難題
簡單來說,一座金門大橋建了十年才完工,其間一直有說這是一座選舉浮橋,每逄選舉就浮出海面,選舉過後又消失,不過也實在是不能怪大橋蓋那麼久,說起來在施工上有五大難度
困難一:在此之前,台灣沒有相關蓋跨海大橋的經驗,澎湖距海大橋才700公尺,金門大橋是台灣首座跨海大橋,總長5.41公里長,車行雖然只要5分鐘即可通過,但為了這樣分鐘卻經歷了12年,花了96億元才完成。
困難二:海底岩盤超硬,都是以堅硬的花岡石,天啊,這是怎麼打地基啦,而且最大水深23米,而且還有潮汐差6米,這是不是真的很難建造。
困難三:要仍到鋼箱圍堰,也就是要排空海水,在海上憑空創造陸地,這又是一難。
困難四:高粱穗心造型橋墩,更添施工難度,必須遠從高雄新達港,在當地先做好,再透過船舶開260公里運抵金門,這一來一回又影響了施工進度。
困難五:金門的東北季風宛如颱風,無法靠近施工,風勢強大到,可比照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海狗的毛都要被風吹落了。